AI算力的具體實現
高效可靠的計算資源共享
Naai DePIN為全球用戶提供高效、可靠且安全的算力資源共享平台。通過區塊鏈將計算資源上鏈,礦工、開發者等參與者可貢獻閒置算力作為網絡節點,共同維護網絡的安全性與可用性。任務在網絡中以去中心化方式被調度執行,多節點冗餘和驗證機制確保計算結果準確可靠。用戶只需接入Naai DePIN網絡,即可按需獲取穩定的算力服務,享受跨地域的計算資源支持。 Naai DePIN是一個支持分佈式計算的移動 AI 算力公鏈,提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佈式計算與結果聚合機制。結果聚合模組,用於從區塊鏈中獲取各個從節點的計算結果,並按照智能合約中的結果聚合函數聚合所有從節點的計算結果。
1.分佈式計算與結果聚合模組
Naai DePIN的移動 AI 算力生態中,主節點會根據其計算需求編寫智能合約,智能合約包含以下兩個核心功能:
分佈式計算功能:定義如何在多個節點上執行分佈式計算任務。
結果聚合功能:定義如何對從各個從節點獲得的計算結果進行聚合。
智能合約還包含合約描述資訊,用於幫助從節點了解合約的主要內容與執行要求。
2.智能合約發佈與任務分配
主節點建立與發佈合約:主節點根據計算需求編寫智能合約,並將其發佈至區塊鏈網絡。
從節點認領合約:區塊鏈上的所有節點均可查看合約描述資訊,從而判斷自身是否具備足夠的計算資源。擁有計算資源的節點將以從節點身份通過認領機制獲取合約,並在本地儲存合約的執行邏輯。
記錄上鏈:從節點的認領行為及相關操作會記錄在區塊鏈帳本中,確保資料的透明性與不可篡改性。
3.從節點執行計算
分佈式計算:每個從節點根據智能合約中的分佈式計算功能與其本地資料集執行計算任務。
上傳結果:各從節點將計算結果上傳至區塊鏈,主節點從區塊鏈中獲取所有從節點的計算結果。
4.結果聚合與過濾機制
結果驗證與過濾:為避免不誠實節點或資料錯誤導致異常結果,主節點通過以下機制過濾計算結果:
預定義算法過濾:主節點使用預定義的異常值檢測算法對從節點計算結果進行篩選。
基於歷史記錄的權重計算:主節點可通過區塊鏈帳本獲取從節點的歷史計算記錄(包括參與次數、資料量及時間戳),並根據如下公式計算每個從節點的權重 PPP:
其中:
n:節點參與的歷史計算次數。
sᵢ:第 i 次計算所涉及的資料量。
tᵢ:第 i 次計算距當前時間的時間跨度。
異常值檢測算法:主節點基於局部異常因子(Local Outlier Factor,LOF)算法檢測異常計算結果。具體步驟如下:
計算每個結果的局部可達密度。
使用權重 PPP 修正距離度量,提升篩選準確性。
如果某計算結果的局部異常因子超過預設閾值,則該結果會被標記為異常並過濾。
透過上述方法中的步驟即可確定各從節點的權重,主節點據此根據離群點檢測算法以及各從節點的權重確定與各從節點計算結果對應的局部離群因子。 其中,在離群點檢測算法中,設樣本集為 D,樣本 o 與樣本 p 的距離為 d(o, p),定義 dₖ(o) 為點 o 的第 k 個距離。
當 dₖ(o) = d(o, p) 時,滿足以下條件: (1) 點集中存在 k 個點 p′ ∈ D \ {o},使得 d(o, p′) ≤ d(o, p); (2) 存在 k-1 個點 p′ ∈ D \ {o},使得 d(o, p′) < d(o, p); 即 p 為與 o 距離最近的第 k 個點。
定義 Nₖ(p) 為點 p 的第 k 個鄰近度,滿足: Nₖ(p) = {p′ ∈ D \ {o} | d(o, p′) ≤ dₖ(o)}
定義點 p 到點 o 的第 k 個可達距離為: dₖ(o, p) = max{dₖ(o), d(o, p)}
定義局部可達密度為:
定義點 o 的局部異常值 LOFₖ(o) 由以下公式給出:
結合上述公式,可以計算出樣本集 D 中每個樣本的局部異常值,樣本的局部異常值越大,則該樣本為異常樣本的可能性就越大。
基於上述異常檢測算法,Naai DePIN 超算公鏈將所有從節點的計算結果組合起來作為一個樣本集,並將每個從節點的計算結果視為樣本集中的一個樣本。在此基礎上,選擇 POS 算法對上述異常檢測算法中的距離進行改進。設新的距離為 POS 距離:d′(o, p),則新的距離為:
其中 Pₙ 表示第 n 個從節點的權重。
對於每個從節點,透過將其計算結果對應的 POS 距離代入異常檢測算法,可找到每個從節點計算結果對應的局部異常因子。
3.結果聚合:經過過濾的計算結果將按智能合約中的結果聚合函數進行匯總,以完成分佈式計算任務的最終輸出。
5.改進優勢
數據安全與透明性:
所有節點操作均記錄在區塊鏈帳本中,資料不可篡改,確保安全性與可信性。
通過分佈式計算框架實現資料共享,有效防止資料外洩。
高效分佈式計算:
通過引入智能合約,將區塊鏈交易過程轉換為計算框架,支援大規模資料的分佈式計算。
提供結果過濾機制,有效排除異常節點,保證計算結果的可靠性。
靈活擴展性:
預定義算法與權重機制可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調整。
適用於多種分佈式計算場景,如 AI 模型訓練、圖像處理和即時資料分析。
相容現有公鏈:
Naai DePIN 支援 EVM 和 SVM 等主流智能合約平台,無縫運行 AI 應用。
開發者可以通過智能合約高效開發和部署鏈上 AI,為 Web3 生態中的 DeFi、NFT、GameFi 等注入智慧化能力,實現全面賦能。
6.應用場景
移動設備的 AI 模型訓練:
通過調動分佈式移動設備的閒置算力,訓練深度學習模型。
即時圖像處理:
各從節點獨立處理本地資料,主節點整合結果,適用於無人駕駛或影像監控領域。
區塊鏈智慧城市:
結合 IoT 設備與分佈式計算能力,實現智慧城市的即時決策優化。
Naai DePIN 移動 AI 算力生態通過區塊鏈技術與分佈式計算框架的結合,極大提升了算力資源的利用效率,賦能各行業的創新發展。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