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行業蓬勃發展

科學研究、人工智慧、數字孿生、元宇宙等新興領域的快速崛起,推動著全球算力規模的快速增長,推動算力技術和產品的多重創新,引發產業格局的重構和重塑,使算力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國家戰略競爭的新焦點。

算力規模穩步增長

全球算力規模保持高位平穩增長態勢。在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全球數據總量和算力規模持續呈現高位增長態勢。根據數據研究,截至2023年底,全球算力總規模達到910EFLOPS(FP32),同比增長40%,智算規模同比增長136%。

預測2030年人類將迎來YB數據時代,全球算力規模將達到56ZFlops,年均增長率為65%,其中基礎算力將達到3.3ZFlops,年均增長率為27%;智能算力將達到52.5ZFlops,年均增長率超過80%;超級算力將達到0.2ZFlops,年均增長率超過34%。

需求多樣化加速算力多樣化升級。多樣化的智能場景需要多樣化的算力,人工智能、科研、元宇宙等新興領域的快速崛起,都對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元宇宙為例,英特爾預測元宇宙需要提升千倍的算力,而英偉達則認為沉浸式體驗下的實時渲染算力還缺少百萬倍。

基礎算力方面,根據IDC的最新數據,2024年全球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626.8億美元,較2023年的2339.1億美元增長約12.3%。同時,平台即服務(PaaS)市場也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據IDC預測,2024年全球PaaS市場規模達到1596億美元,較2023年的1164億美元增長約37.08%。2024年全球IaaS與PaaS市場的合計規模預計將達到約4222.8億美元,較2023年的3503.1億美元增長約20.5%。

雲計算將成為未來主流的通用計算模式,為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提供基礎支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提供動力源。在智能計算方面,目前海量複雜數據處理的需求與單一算力供給形成矛盾,在全球數據量快速增長的背景下,超過80%的數據為非結構化數據(如文本、圖片、語音數據、視頻數據)。隨著摩爾定律和德納德縮放定律趨緩,以CPU為代表的晶片每年性能提升不超過15%,難以滿足視頻、圖片等非結構化數據處理需求,對多樣化智能算力的需求迫在眉睫。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新型超級計算機Frontier在Linpack基準測試中以1.102 EFlops(每秒1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的性能超越日本Fugaku,成為全球首個公開確認的1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全球超級計算機正式進入E級計算時代。

Last updated